时间:2018-04-04 10:11 来源:http://www.lunwentong.com/ 作者:论文发表 点击:次
“论文考核”变“考核论文”,论文造假才会不攻自破
近日,看到顾骏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莫把“论文造假”归咎于论文考核》一文,感觉将“论文考核”与“论文造假”的关系归于个人能力和道德层面还是不够的。
论文造假无论是能力问题还是道德问题都是不值得原谅的事情,我在这里只想谈谈“论文考核”的问题。按照顾骏教授的观点,论文确实能够表现出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论文考核”作为科研考核,首先注重的是文章质量,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文章当然能够考核过关,而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么多“造假论文”能够蒙混过关?
不排除在教育系统中,有不少人是顾骏教授所说的没有能力写论文的人,也不排除有不少人是因评职称、升官等原因,铤而走险进行“论文造假”,但最关键的是,这些“论文造假”的人成功了,而且职称越来越高,官位越来越大。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59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认为“论文造假”是因为“论文考核”,其中之意恐怕不是像顾骏教授所说的有没有能力写文章那么简单,而是那么多“造假论文”都能够蒙混过关的示范效应。别人能蒙混过关,为什么自己还要辛辛苦苦科学求证呢?这种投机心理在没有规范的“论文考核”中很容易产生。
“论文考核”不是“论文造假”的因,这点本人和顾骏教授观点是一致的。但是“论文考核”的方式却给“论文造假”带来了无限的机会,甚至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学术腐败。
当前,把“论文考核”当作“唯论文化”并不完全准确,应该说是“期刊等级化”。现在几乎没有哪个学校会认真的看论文,而是看其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这和SCI崇拜一脉相承。这是在考核单位无能力对作者论文质量进行考核的情况下,采用的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也正是这种方式滋生了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我们见过各种人情文章、版面费发文章,如果人情和金钱可以发文章,谁还认真进行研究呢?造假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造假和不造假在“论文考核”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论文考核”本没有错,可惜的是考核的不是论文而是期刊和等级。只有真的把“论文考核”变成“考核论文”,把“论文考核”方案变成真正的专家考核,才会有真正的科学研究,“论文造假”也会不攻自破。
(作者蒋永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26次入选“锐评”栏目)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职称评审动态
热点内容
![]() |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全国最大职称发表论文期刊投稿平台-论文通 Copyright @ 2004 - 2017 论文通(www.lunwentong.com)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论文通专注论文发表咨询11年,只提供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介绍等信息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