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O"上划一竖道。分数合成时,只计算适用指标的得分。二、成果分类(一)成果分类定义本指标体系将成果分为三类:研究类、普及类、资料类。CD研究类:提供新认识的成果类型。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因素、关系、变化发展进行描述、整理、分析,以获得以往没有的
"O " 上划一竖道。分数合成时 , 只计算适用指标的得分。
二、成果分类
(一)成果分类定义
本指标体系将成果分为三类:研究类、普及类、资料类。
CD研究类: 提供新认识的成果类型。即研究 者对研究对象的因素、关系、变化发展进行描述、整理、分析,以获得以往
没有的对该对象的认识。
在网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_2222_{论文}105该类成果的基本特征是,其认识是通 过研究者的活动新获得的。这种新认识可能表现为新观点、新 结论,或揭示了某种新事实,或对一系列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演 绎后形成的新的结构。
@普及类:使已有的智力产品获得普及的成果类型。该类 成果的基本特征是,对原有智力产品(已经获得的认识)进行 一定程度的提取、概括、加工和转述。它不提供新的认识,但 提供对已经获得的认识的新的表述形式。
@资料类提供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资料、信息、文献的成果类型。
在网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_2222_{论文}105该类成果的基本特征是保持了被操作对 象的原有品貌。与研究类成果相比,它不提供新的认识;与普 及类成果相比,它不对原有智力产品进行提取、概括和加工。
根据以往的评估经验,分类时请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应根据成果性质(是否提供新认识、是否对原材料有加工等),而不是成果形式(如是否论文、是否数据、是否 表格、是否地图)来分类。较易出现的情况是:少误将出现较 多数据的研究类成果(如调查报告)判为资料类。@误将论据 中引用资料较多的研究类成果判为资料类或普及类。
第二,在判别成果类型时,不应考虑附录和注释,如果认为附录或注释本身有问题或安排不适当,则应体现在学术规范 性指标上。较易出现的情况是:误将附录或注释判为资料类。

注:本文后边的[附录]中列举了以往分类中易出现疑问 的情况,供参考。
(二)成果分类的多重归属
如果某成果只包含一种类型, 则在该类的 " 100%" 的格内划勾;如果某成果含一种以上类型成分,则可大致判断该成
? 179?
果属千各类型成分的比例,并在相应百分比格内划勾。例如, 某成果 75% 为研究类, 25% 为资料类,则 在研究类的 "75%" 格内和资料类的 " 25% " 格内分别划勾。判定成果类型后, 应在相应类型的评估表上打分。研究类在表二上打分;普及类在 表三上打分;资料类在表四上打分。如果被评成果含多种类 型,则需在相应表上分别打分。
三、关千指标的定义和说明
我们仅对本指标体系中含义较抽象的指标作一说明。
(一)成果的学术规范性
在本指标体系里,学术规范
95%的人还看了:
性特指研究者对研究资料的占有和分析程度以及遵循学术引证规则的程度。
(二)成果的规模和成果的复杂程度
成果规模指研究本身所需处理的因素的多少。因素可以理解为研究者所操作的概念、事实要素或实证研究中的变量等。 需要处理的因素多则规模大,反之规模小。成果规模既不指参 加该项研究人数的多少,也不指成果的字数。成果的复杂程度 指研究需要处理的因素之间所构成的逻辑关系的复杂程度。逻 辑关系越复杂,则需要操作的步骤越多,对处理该研究材料所 需要的知识量、知识深度、研究能力等要求越高,因此,难度 也就越大。
(三)研究类成果部分指标的说明
1. 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的可靠性:指研究者把某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或前提时运用得是否正确,以及该 理论本身是否可靠。
2.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靠性指针对
某一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性指所采用的方法 能否有效地解决要研究的间题。这个指标是专为实证研究设立 的,非实证研究不适用(非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逻辑思 辨的方法)。实证研究有其特定的规则,以保证所获得认识的 正确性。例如,考证某一事物为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需要对一 定范围内的全部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而不能只依据部分资料 得出结论。又如,一项抽样调查的推论范围不能超过原抽样的 总体范围,否则就是不科学的。
在网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_2222_{论文}105
(四)普及类成果部分指标的说明
介绍阐释的清晰性:指结构处理的清晰性和表述的清
晰性。
(五)资料类成果部分指标的说明
所提供资料的可靠性:指资料本身的可靠性和资料来源的 可靠性。
(六)各类成果的社会价值指标
社会价值:指成果对满足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
四、其他需注意的问题
本指标体系的每一i 指标均是对成果在该方面表现的独立检验,因此评委在某一指标上打分时,不应受其他方面印象的影 响,否则就等千对这一指标进行了重新定义。例如,以往评估 中有一个翻译成果,翻译难度非常大,价值也很大,评委认为 将其归为资料类“太亏",因此就将其划入研究类,从而使难 度不恰当地影响了分类。
[附录]成果分类举例
A. 大型创新性的研究(创造性研究、探索性研究)
根据成果分类标准,如果这些研究提供了某研究领域以往 没有的新认识,应为研究类。
B. 学术难度较大的译著和编译成果
首先应注意,在对成果分类时,不应考虑难度。因此,无 论难度大小,译著,因保持了被操作对象的原有品貌,属学术 资料类;编译,因对原有智
95%的人还看了:
力产品(已获得的认识)进行了一 定程度的提取、概括、加工和转述,属普及类。
C. 研究方法、观察工具等类型的成果
如果是列举和说明已有的研究方法或观察工具,而没有提出对该研究对象的新认识,为普及类成果。如果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观察工具,或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观察工具提出了新 的认识结论,为研究类成果。
D. 考古发掘报告、古籍整理注释、校勘注释、古文字解读 如果是复述、编写已有成果的报告或注释,没有提供对该
研究对象的新认识,为普及类成果。如果经过研究活动,提供 了对某历史现象、古籍的新认识或新证明,为研究类成果。
对古籍而言,它的新认识可能体现在对古籍的注释、整理和对历史现象的解释中。具体分为何类,取决于该成果是否提供了新认识,是否改变了原有成果的品貌,而不取决于成果的 外在形式。
E. 辞条
撰写辞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概括、提 取,形成辞条。
在网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_2222_{论文}105另一种是在辞条中提供了新认识,形成辞条。
根据分类标准,第一种为普及类成果,第二种为研究类成果。
F. 教材
教材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概括、提取、加工或转述,没有提供新的认识,这类教材为普及类成果。另一种是把具有新认识、新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的本人研 究成果以教材的形式来表述,这类教材为研究类。
G. 计算机软件
以获得某种新认识、新理论等为目的而设计、开发的软件 为研究类成果。以计算机程序形式表达已有研究成果的软件为 普及类成果。
H. 统计分析表格
数据汇编性质的统计表格为资料类成果。对已有数据进行 提取、加工、转述形成的统计表格为普及类成果。经研究获得 的新数据,或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新结论的统计表格为 研究类成果。
I. 年谱、大事记、历史地图
对已有的年谱、大事记、历史地图进行汇编整理的成果为学术资料类成果。对这些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形成的成果为普及类成果。如果经研究获得了以往不曾有过或与以往不同的年谱、大事记、历史地图等,或提出了研究此类问题的新方 法,为研究类成果。
J. 书评
对被评论的著作进行阐释、说明、介绍,没有提出新的认识,为普及类成果。在评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新认识,为研究类 成果。
K. 实用开发成果
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咨询报告、对策性研究等,如果是对 已有成果的概括或加工,为普及类成果;如果是经研究获得的 新认识结论、新应用技术、新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方法等,为研 究类成果。
L. 跨学科、尤其是跨自然科学和。
Tag:
研究(443)认识(4)成果(6)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