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上述的专业人士问询、本土人士咨询及网络搜索,证明笔者有关surf语境意义的假设是正确的。同时,这也正体现了学术论文写作中思维逻辑与学术严谨性的重要性。最后,一部基千博士论文的新著一《语言差异与思维习惯:英汉名词的数范畴差异及其认知影响》Q),
)@
上述的专业人士问询、本土人士咨询及网络搜 索,证明笔者有关 su rf 语境意义的假设是正确的。同时,这也正体现了学术论文写 作中思维逻辑与学术严谨性的重要性。
最后,一部基千博士论文的新著一 《语言差异与思维习惯:英汉名词的数范畴差异及其认知影响》Q) , 存在七则有关学术严谨性的问题砚
(1 ) 该书主标题“语言差异与思维习 惯“简洁易懂,副标题“英汉名词的数范畴差异及其认知影响“细化了该书的内容焦点,但略显冗长且易千产生歧义:是
CD 参见 http, / / www. 24en. com/ tem/ temB/ fanyi / 20080219/ 6550 1. html. 2012- 08- 20。
@ 参见 http:/ / ascetlan. bokee. com/ 3197317. html, 2012- 08- 20。
@ 杨朝春:《语言差异与思维习 惯 英汉名词的数范畴差异及其认知影响〉),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年版。
@ 与其相关内容 ,源自笔者于 2011 年 2 月初写作的书评参见中同人文高 校社科 网在线论文及本人
“光明网博客"( http, / / blog. grnw. cn/ blog- 10221 - 298736. html), 特此说明。
230 方法论 学术冷文写作
“英汉名词的数范畴差异对认知的影响",即人对认识世界的影响?还是“英汉 名词的数范畴差异及其认知的影响",即人认识英汉名词数范畴差异的影响? 此外,副标题中的“英汉名词”是否意在突出以英语为参考从事该项 研究?通常,汉外对比研究都是以汉语 为参照,研究汉外语言 差异问题,这也是 自 1957 年吕叔湘先生一直倡导的。
( 2 ) 副标题以“英汉名词“为,序该书第一敌也是以“英汉”为脉络评述“英汉
时空隐喻词研究”的,而在该书第二滋则以“汉英”为序阐述“名词数范 畴”问 题
95%的人还看了:
, 是否意味着该研究中语言参考发生转换? 如此转换是否会打乱对比分析的基础? 是否对最终得出的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3 ) 国外早期的语言相对论研究并非始自博厄斯 、萨丕尔、沃尔夫等人。有人认为,语言相对论思想始于 19 世纪 4 0 年代德国洪堡 特有关语言的著述但
亚当斯密(1 751) 在论述数字名词始成时认 为,” 在社会初始阶段 ,入类所能关注到的数字区分 ,可能只有`- '`二'和`许多'",..我曾了解到,有些原始种族的语言只能表达前=个 数字"。
在阐述动名 词的屈折 变化和关 系与品性时 ,他认为,动、名词词根的屈折变化与世界的结构相对应,其相对应的关系和品性与客体不可分割,其行为和施动者与事件不可脱离 。可见 ,亚氏业已有 所论述,只是未能形成学科名称。
( 4 ) 作者认为“国内对语言相对论思想的介绍始千新中国 成立以后 ,是民族语言学界通过翻译苏联学者的文章引 进的" ( 2009= 55 ) , 这一观点与语言 相对论思想传入中国的史实略有不符。民初,胡以鲁的《国语学草创》(1912) 已出现语言相对论思想的萌芽。
( 5 ) 作者在论述“汉英复数标记比较“时认为:” 在英语这样的非扯词语言中,名词的可数性特征一般体现在词法上 ,而在量 词语言中一般体现在名 词短语的句法一 语义结构上。英语名词有一个常用复数标 记' -s '' 而汉语的 普通名词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意 义的语法标记来 区分单复数。
期刊 发表快:(论文发表)_lw_{职称论文发表}313" ( 2009 : 81 ) 上述引文中,作者认为,汉语是趾词语言,不知如何 界定散词语言。如果汉语 是址词语言,扯词必然成为这一语言的主要特征,而量词也未必构成汉语 的主要区别性特征。古汉语并没有近代汉语那么热衷千扯 词的使用 ,如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数词"==:"之后的“人”并 非址词;“飞 流直下 三千丿丈"中数词“三千
95%的人还看了:
”之后的
"尺”也 并非屈词。另外,英语名词的复数体现在“词法上“是否确切?汉语没有词法吗?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名词的形态变化或曰屈折变化.这是汉语所没 有的。
期刊 发表快:(论文发表)_lw_{职称论文发表}313
( 6 ) 作者认为“汉语的普通名词没有一个具有 普遍意义的语法标记来区分单复数“,其问题在于汉语不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标记,英语也没有,否则汉语的复数就无须采用词汇手段来表达,而是采用屈折变化手段了 。这里是否改成
“具有英语语言的语法标记”或“具有屈折变化的语法标记”会更达意?此外,
“无界物是连续体,不可数,如果汉语量词确实具有区分概念上的有界和无界的作用,可以进行语义分割,那么可以推测,凡是带屈词的汉语名词所指的事物在概念上都是无界和不可数的" ( 2009 : 89) 。
期刊 发表快:(论文发表)_lw_{职称论文发表}313这一言论是否过千绝对?
( 7 ) 在论述复数标记时 ,作者认为“一个事物在语言中是否可数的前提是它有没有便千计数的预设单位( pres uppos able un it )。英语和汉语复数形式 的差异与词汇基本 语义结构的隐性差异相关。许多英语名词可以直接被数词修饰 , 自身能作屈折变化表达复数概念,这表明它们包含着一种预设单位,这是其内在意义的一部分( Lucy, 19926), 而汉语名词则没有,因为汉语名词需要借助量词来实现单位化" ( 2009 : 93) 。上述引文中 ,作者疏忽了一点,汉语虽 没有自身屈折变化表达复数的手段,但存在可直接被数词修饰的现象,如“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四人一组,两两结合”“ 四死三伤。"“五鼠闯 东京“,等等。这些表达法有的是近代汉语的新创造,有的是古汉语的遗留,数址虽不占主流,但不能说没有,所以说作者“汉语则没有"的否定只对了一半。
(8 )作者在追溯汉语扯词结构时,引用了王力(1 990 ) 和石毓智0 998 ) 的考
察成果,都是笼统的概括,没有具体文献,如果能具体指出文献可能贡献更大。该。
Tag:
语言(57)汉语(8)差异(6)名词(2)复数(1)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