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语言哲学中业巳存在现代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思想和观点,可谓是现代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思想本源。又如,以历史考证、文本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做文学史中的人物志、批评理论的影响、相关文学理论的批评与影响研究,澳洲学者视角下近当代中国城市的形象比较研究,
:(论文发表)_lw_{职称论文发表}190语言哲学中业巳存在现代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思想和观点,可谓是现代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思想本源。又如,以历史考证、文本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做文学史中的人物志、批评理论的影响、相关文学理论的批评与影响研究,澳洲学者视角下近当代中国城市的形象比较研究,美国出版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等。
(四)旧题旧做
所谓“旧题旧做“是采用已有或惯用理论和方法,以新的视角或固有视角研究旧课题或固有现象。该类课题极可能无法超越前人的理论观点 ,因而会给人留下重复前人工作的印象,所以这类课题不是理想的科研选题,甚至可以说是
138 方法论 学术论 文写作
很俗套的选题。
目前,这类选题非常普遍 ,甚至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许多类似的选题。
譬如,以会语言学方法,以语块理论,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隐喻言
语,以期了解理工科与文科 、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对英语隐喻学习和理解的大体状况。从以往隐喻研究的角度看,除了采用社会语言学 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外,该课题并无新意,甚至还会让学界误认为是凑数的重复 劳动。再如,许多新入门的翻译研究者,仍中意直译与意译、形合与意合、翻译 转换等题目.这类题目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可以,在翻译研究 有所深入的 今天.似乎就不合时宜了 。
:(论文发表)_lw_{职称论文发表}190此外,自 1983 年伍谦光从语义学视角研究语言教学问题,至今几十年过去了.仍有学者做眷重复性研究 ,充其挝语种、语料不同而已 、在理论上了无新意,这种研究不做也罢。
以上四类选题中 ,前三项基本上都是好选题 ,是值得鼓励的。其中第一个选题完全符合清代学者顾炎 武的主张,继承前人的理论和知识 ,以新方法和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和新现象 ,得出新理论和新规律 ,推进埋 论的进步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正是所谓的推陈出新,而最后一类选题是我们不提倡的,是目前浪费期 刊资源最多的一类,也是不具 备科学价
95%的人还看了:
析,知识应分为两类:直接的亲见和间接的理会。

“直接的亲见“是通过判断和思维产生的经验,而“间接的理会“需要有概念、判断、思维、辨别等做辅 助(参见张东称:《知识与文化》,中国 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80 页)。
从涉及的知识范酣讲,命题性认识森括的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科学知识、地理知识、数理知识,又包括自我意识和其他人文知识。从理论上来说,尽管客观实在可能存在不可认识的一面,但真理是可以认知的。认识论的一个目标就是确定认识的标准,即如何才算认识了客观实在。基千认识的属性,命题性认识可分为非实证性或先验性认识和实证性或后验性认识,前者只凭借推理即可,无儒任何现实经验,如哲学思辨中的逻辑演绎;后者则不但要推理,还须凭借某些经验而存在,如不同民族对颜色的辨识,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人对形体的认知, 操不同语言者对计数系统的掌握和使用,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对普通话的认同度调查等。学术界把以推理性思辨为主的命题性认识称为理性主义,而把以经验为主的命题性认识称为实证主义。然而,认识论所涉及的是全面的知识,只是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标准不同而巳。
命题性认识可分为相信( be lie f) 度 真知( tru th ) 、论证( jus ti ficat io n) 和埃德蒙盖蒂尔提出的“盖蒂尔问题" (Gettier Problem) 四部分。相信 属千心理属性,即认识发生于人的心智,也就是人的特定心理状态。人类认为正确的事情就是一种相信。同样,人针对某些现象萌发的思 想和想象也是一种相信,这种相信又可分为即时性(萌发的创思)和永久性(人是动物)两类。尽管如此,相信 所构成的认识并非总是真实的,甚至有时候是错误的,如中国有些地区认为“编蝠是鸟“,这就涉及真知问题。只有用千描写现实事态,捕捉事物本质的命题才是真知,即思维与现实实体之间的关联。只有那些与现实世界建立关联
95%的人还看了:
值的一类,更是学 界力倡杜绝的一类。虽然前三项选题是值得提倡的,但人们在选题和确定研究内容时,往往出现一 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免导致好选题流失或浪费的遗憾。
五、选题创新与立题意义
在论文选题或科研项目申报中,人们往往混淆了创新与该课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之间的关 系,其表现形式即将该课题的意义误 当该课题的创新。为便千理解什么才是 创新,兹举例说明。
在一份论证《云南省德宏州、怒江州边境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及双语教育 调查》的报告中,研究团队将该论证报告的创新之处写为如下三条:
( 1 ) 弥补西南中缅边境少数民 族跨境 语言文化及双语教 育情况研究的不足,为边疆地区民族语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
( 2 ) 跨境语言 生活的研究可以 使我们从 一个 新的角度 认识语言 的社会变异 ,可以为语言 变异理论 提供新的内容;
(3 ) 为我国文化安 全战略提供有价值 的研 究个 案,为 边境 多民 族
群体构建和谐的语言 生活作出贡献 。
综观上述所谓的“创新之处“,我们发现这 三条完全是该论证报告的现实意 义和理论意义,而并非是创新。那么,仅就该报告来说,什么才是创新呢?创新 可分为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前者为采用什么方法研究什么课题;后者为突破 前人的理论成果 、发现新的理论和新的规律 ,抑或是 完全新的课题领域 。因而, 我们说 ,第一次做该类调查 研究即为创新;首次做边境语言 文化和谐关系调查也为创新;以个案第一手资料阐述语言 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文化和谐发展观,这也是创新;以调查为基础,提出边境语言和谐发展与科学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机 制,更是创新。
:(论文发表)_lw_{职称论文发表}190上面列举的这四条可能不是很合适 ,但均属创新范畴。
再如,一项申请国家项目的论证报告《(汉文典〉考源一 高本 汉的语 文学新论及文字、音韵、训沽研究》CD , 将该研究的意义概括为 :
从技术上讲 《, 汉文典 》集古今 汉。
Tag:
研究(456)认识(6)创新(111)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