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天变道亦不变,有相当的继承性。还不如把论文缩小到《申报》与现实上海报业经营的历史传统的联系上,自觉继承一些好的,自觉克服一些坏的。现在上海报业中不论好坏问题,多少有些历史的影响,尽管《申报》早就没了。总之,重写来不及了,
, 天变道亦不变,有相当的继承性。还不如把论文缩小到《申报》与现实上海报业经营的历史传统的联系上,自觉继承一些 好的,自觉克服一些坏的。现在上海报业中不论好坏问题,多 少有些历史的影响,尽管《申报》早就没了。 总之,重写来不及了,还是在现在材料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论证框架,这是相对好办的事情。更大的事情是紧急再充实 ? 148 一下关于《申报》的第一手材料,再看一些知识:一个是经济 学(特别是市场经济学)的,一个是历史的,一个是现状的。
发表论文 价格:(论文发表)_2222_{论文}89 2001年 4 月 18 日 第八章 论文写作中的其他问题 第三至七章,以一些实例集中谈了几个带有普遍性的论文 写作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写作问题也较常见,包括选题与所 论证范围的匹配、引介性论文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体验” 历史选题、注意细节的准确与可靠等问题。这里各选一些实例 评语,分别作一说明。 第一节 关于论文选题与所论范围的匹配问题 实例评 语 l 下面的实例,谈的是因选题确定的内容过广造成的问题:中心思想不突出,论据不足,论证难以做到严谨、较 少漏洞。 CGI: 你关于党报副刊的论文初稿我看了一遍,主要意见如下: 一、在结构上,我感到你对党报和党报副刊的界定太广了。
发表论文 价格:(论文发表)_2222_{论文}89因为选题确定的论证对象过大,尤法与你实际要论证的内 容匹配。如果连《新民晚报》、《北京晚报》、《文汇报》等都算作党报,那中国还有什么报纸不算党报?如果将各种党报办的 周末版都算作党报副刊,那你将很难作出可以涵盖这些东西的 结论来,因为它们与党报日常版副刊的差别远远大于相同之处。我想,要严格限制在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正式机关报(但可 以包括以晚报作为城市党委机关报的报纸,例如《长沙晚报》 平常版的副刊,其他则一概不在你的视线范围内)。副刊是否 算上整版的文艺评论、报告文学?我觉得暂时不要算上,只研 究像《人民日报》“大地“那种综合性的副刊。

总之,开口越 小,你的文章越好做;否则是自找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你的文章要处理两个要点之间的关系,即党报和它的 副刊的关系。在两个要点之间,从党报对副刊的角度很少涉 及;副刊对党报的角度又讲的太多。而党报的副刊与其他报纸 副刊的区别,这一本应论述的内容却没有涉及。这样,党报副 刊的不少论述,与一般报纸副刊(你看过哪些非党报副刊?它 们有些什么特点?)的论述,很难区分。 三、文章结构上,绪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名不副实,没有 交代论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目 95%的人还看了: 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很不值得。 第二节 论文的选题:一个适当的选题等千论文成功了一半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我国的人文一社会 科学研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林彪、“四人帮”在意识形态 领域的种种谬论 充斥人文一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1978 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人文一社会科学研究几乎一切从头开 始,因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还没有显现为一个问题,因为写什 么题目,即使不是空白,也是需要重新认识和论证的。经过改 革开放后二十多年几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国的 人文一社会科学研究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研究生的招收数量 大幅度提高。年年招生,年年写新的论文,而各学科的研究领 域是相对稳定的,空白越来越少,新问题的研究又有一定难 度,于是现在文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局 面,如何选择好论证的题目,凸现为一个新问题。有鉴于此, 需要重点谈谈硕士论文的选题问题。 关于选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14? 一、选题的大小 选题大而不当,这是硕士论文选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 此,在动手搜集资料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选题是否过大。 例如“谈谈 X X 学理论的若干基本问 题” , 在这样的选题下, 当然什么都可以谈到,但这只适合某个具体学科的领导人做总 结报告时采用。若具体一些,例如“论传媒受众的心理”,似 乎好点,但在这样的选题下必须谈几十个大小问题才可能做到 论证全面、深入,适宜写成一本学术论著而不是一篇论文。普 通的论文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对于硕士论文来说,选题之下,以只能分出第二个层次为 宜。
发表论文 价格:(论文发表)_2222_{论文}89若选题之下能够再分出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的层次, 就不大好把握,难以将论证深入下去。 如果把刚才的“论传媒受众的心理”题目缩小为"试论读 者阅读消息时的选择性理解”,显然后者比前者的论证范围小 多了。第一,它从广泛的传媒受众缩小到报纸这单一传媒的读 者;第二,又从泛泛的一般心理具体到接受心理;第三,再缩 小,只涉及接受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一一消息时的接受心理状态;第四,又将选题进一步缩小到只研究读者接受时的一种心 理表现选择性理解。选题小了,才可能对问题探讨得更深 入。当然,如果作者既有较多的材料,又有较强的论证能力, 可以将选题定在刚才说的第三个层次,甚至第二个层次上。 掌握多少材料和估量自己的驾驭能力,确实是选题时必须 考虑的 95%的人还看了: 的、文献检索情况和章节分配情 况及理由,其他需要交代的事项等。只是对几个概念进行了界 定,而这种界定仅以字典依据,硕士论文这样写太浅了。如果 一时找不到学术性的材料,也不要以字典为依据,直接说出你 自己的观点就行了,本来这几个概念就很平常,没有必要这样 反复咀嚼。文章最后要有一个结尾部分,以便呼应开头。 四、文章中学术性的论据太少,而政治领导人的讲话太 多。这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宣传材料,政治领导人的话不能 作为学术论据。谈“儿个关系”的一章,我感到较为空洞。建 议读一下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的《当代新闻学》中有 关"附带的娱乐功能”的部分。文章除了较为随意地谈到的 "X X 性”以 外 , 就不能使用儿个真正具有学术性质的概念了吗? 五、请从整体上思考一下,你的文章主导思想是什么,明 确了这一点,才好做文章。看了全文,我感到你在这方面可能 自己也不是非常清晰的,有点为了写这个文章而写文章。 1999 年 4 月 11 日 实例评语 2 这是一位本科生写的相当于硕士论文篇幅的论文。存 在的问题与上面的一篇相反,即选题确定的范围较为狭窄,实际论述的内容超出选题范围,结果身体胖,衣服小,很不相称。 'ZZ: 现在谈谈你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文。显然你读了很多书, 想把这些书的某些结论用到现在的这个话题上。我写过一篇较 长的讲稿,你涉及的关于真实性的儿个限制的因素,都提到了,但是没有像你这样学术化,当时是给一个全国法院系统的 班讲课,需要考虑对象的特点。现在把这个讲稿的前六点附给 你,供参考。希望你能够使用较多的平常话语,而不要用过分 晦涩的话语表达观点。 读了你的文章,我感到主要问题是:选题较小,但是所论 内容远远超出了选题的范围。你用“真实性”的概念很难把观 点全部统领起来。实际上你谈的是一个媒介多大程度上反映现 实社会的问题。“真实“本身的理解就是多义的。新闻的真实 与哲学意义上的真实,前者仅指事实的真实,后者则指本质的 真实,内涵是不同的。一般讲讲"拷贝世界”与“现实世界” 的差异当然可以,如果在“新闻真实性”的主题下写如此复杂 的问题,概念上似乎有些错位。新闻真实性应该是有较为现实 的衡量标准的,而哲学上讲的人对外部事物反映的“思维的至 上或不至上”问题,属于反映论范畴的宏观思考,不在一个层 面上。 下面是按文章前后顺序,就看到的问题提的具。
Tag:
论文(2532)选题(50)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