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今天上午,本市出台《北京市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管理办法》,将逐步在全市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智库推行职称自主评聘。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家单位已率先完成本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方案制定工作,首批获准
今天上午,本市出台《北京市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管理办法》,将逐步在全市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智库推行职称自主评聘。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家单位已率先完成本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方案制定工作,首批获准开展职称自主评聘。
360期刊网 361期刊网:北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达到70 据了解,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据了解,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用3-5年时间完成职称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建立健全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360期刊网 361期刊网:北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达到70 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
360期刊网 361期刊网:北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达到70” 其中,向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权就是市人力社保局推进落实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搞“一刀切”,成熟一个开展一个 目前,本市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事业单位涉及生命科学、城市建设、信息技术、环保水利、园林绿化、农业技术、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等领域,机构数量众多、学科发展情况不同、人员规模差别较大。此次改革充分考虑全市科研机构的差异化特点,不搞一刀切,规定只有具备开展职称自主评聘的专业条件和专家力量的科研机构,才可申请开展职称自主评审。首批获准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都是本市科学研究领域的龙头机构,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特色,拥有较大数量规模和合理梯次结构的科研人员队伍。

下一步,本市还将按照“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的原则,在更多条件成熟的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职称自主评聘。实行“以聘代评”,打破职称“终身制”在此次改革中,本市对人才使用“能上不能下”问题进行破题,科研机构职称实行“以聘代评”,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打破职称“终身制”。 《自主评聘管理办法》规定,职称和岗位聘任均实行聘《自主评聘管理办法》规定,职称和岗位聘任均实行聘期制,聘用合同期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科研机构与受聘人员可按照岗位需要、本人自愿的原则,办理续聘手续,签订新的聘用合同;考核不合格的,科研机构可根据受聘人员与岗位的适用情况,低聘岗位等级直至解除聘用。通过这一制度设计,保障了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避免一劳永逸的职称终身制引发的惰性,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使人才“评得上、用得好、留得住”。 全程跟踪指导,不符合要求将收回评审权 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在保障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市人力社保局将加强对职称自主评聘工作的监督管理。在科研机构申请自主评聘时,市人力社保局将指导科研机构制定本单位职称自主评聘实施办法并审核备案,确保各单位自主评聘制度合规合理。 在科研机构完成评聘工作时,市人力社保局将对自主评聘的程序和结果进行验收,确保评聘结果的真实有效。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科研机构,市人力社保局还将暂停其职称自主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 近年来,本市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方面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增设经济、会计2个系列的正高级职称,使用职称分类评价标准,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在全市着力构建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成长,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代丽丽 流程编辑:tf008 95%的人还看了: 12月3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法规与标准处调研员郭秋霖介绍,北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达到70项,其中42项为强制性标准,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据介绍,现行北京市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环境噪声与振动、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等要素,分为强制性、推荐性两层次,涵盖排放标准、产品标准、监测方法及技术规范等多种类型。 在北京市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中,大气环境保护标准40项,包括固定源排放标准20项,技术规范3项;移动源排放标准13项;产品标准4项。 其中,固定源排放标准涵盖了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印刷业家具制造业、有机化学品制造业、电子工业、锅炉等工业源排放标准,以及汽车维修业、加油站、餐饮业等服务行业排放标准。相比综合排放标准,根据工艺与排放特征所制定的行业排放标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行业的污染防治需求。 移动源排放标准针则对重型汽车、轻型汽车、非道路机械等移动排放源设定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标准共同发挥作用,也起到了对国标的补充加强作用。 在严控水污染物排放方面,北京市近年来共发布了4项水环境保护标准。其中2019年发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考虑了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以“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的问题”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了对农村生活污水“因地制宜、鼓励回用、生态处理宽严相济”的原则。
360期刊网 361期刊网:北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达到70 在土壤风险调查和修复方面,自2011年起,北京市相继发布了8项土壤环境保护标准,分别涉及土壤环境风险评价、污染场地修复等内容,为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此外,噪声控制标准、辐射技术标准、固体废物标准等其他环境要素标准,与监测方法、监测规范、清洁生产等18项配套标准,共同支撑着北京市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郭秋霖介绍,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北京市基本形成了国内最为严格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标准先行,严格管理,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对推动北京市环境质量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行业技术水平升级、环保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市还将持续关注标准的适用性,对标准进行适时修订,不断完善北京市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持续助力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Tag:
职称(462)标准(15)自主(10)北京市(1)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