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大数据文摘出品NeurIPS(前称NIPS)可谓人工智能年度最大盛会。每年圣诞前夕,全球的人工智能爱好者和科学家都会在这里聚集,发布最新研究,并进行热烈探讨。这不仅是一次大的party,也是一次重要的技术发展指向,大会的
大数据文摘出品 NeurIPS(前称NIPS)可谓人工智能年度最大盛会。每年圣诞前夕,全球的人工智能爱好者和科学家都会在这里聚集,发布最新研究,并进行热烈探讨。这不仅是一次大的party,也是一次重要的技术发展指向,大会的技术往往这未来几年就会演变成真正的研究甚至应用成果。
307279816qq论文中介:NeurIPS 1429篇论文接收名单公布:谷歌收 今年的大会将在12月8日-1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据官方消息,NeurIPS今年共收到投稿6743篇,再次打破了历年来的接收记录。
307279816qq论文中介:NeurIPS 1429篇论文接收名单公布:谷歌收今年接收论文1429篇,其中,Oral论文36篇,占比0.5%;Spotlight论文接收量为164篇,占比2.4%。 今天,大会也正式公布了1429篇论文接收名单,文摘菌也对于接收论文的机构和主要议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今年NeurIPS接受的论文中,接收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还是Google,共179篇,其中Deepmind参与的有53篇,Google/Google Brain/Google Research有126篇,远远超出了其他家:Facebook上榜39篇,NVIDIA上榜9篇。
国外高校方面:斯坦福上榜79篇,MIT上榜77篇,卡耐基梅隆上榜75篇。 再看国内,高校方面清华参与的共有35篇,北大26篇,中科大7篇,西安交通大学5篇,还有大连理工也有2篇论文被收录。 国内企业投稿也很多,腾讯上榜18篇,阿里巴巴上榜10篇,百度5篇,而最近准备赴港上市的旷视也上榜两篇。 而从论文题目来看,GANs出现在了22篇论文中,题目中提到meta-learning的则有8篇。 过去20年,哪些机构是NeurIPS大佬? 今年是NeurIPS(前称NIPS)召开的第23年了,1965年以来,这一人工智能领域的会议也从一场小众的会议,一步步发展成为了顶级会议。
去年NeurIPS2018召开之际,微软发布了一篇研究,对1996年以来,每年的大会论文数量、参考文献、参会研究机构、论文作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可以看到,从1996年到2017年会议论文数量的变化。每一年的输出数量都有精确标注,从1996年的163篇到2017年的954篇,近几年论文数量增长率高于以往。另外,会议论文和Poster都纳入了统计。 而在NeurIPS接收的论文中,20多年来,有不少机构一直保持了top状态。微软的研究也找到了历年来对大会论文贡献最大的机构。 可以看到,尽管谷歌在最近几年的论文数量直线上升,但是从整体来看,贡献最大的机构仍然是学术界,排名最高的机构依次为MIT、伯克利、多伦多大学、斯坦福;而谷歌作为业界论文接收数量最高的机构,也不愧为最“学术”的公司了。 此外,中国的高校和企业在这份20年的榜单中还没有姓名,但是不可否认,在近几年的NeurIPS大会上,中国的声量正越来越大。 图:论文贡献最大的机构气泡图可视化,气泡的颜色深度与机构提供的论文总数成正比 更详细的数据 谁是NIPS论文的最佳作者?微软的研究也通过不同的标准对作者进行了排名。可以看到,在论文数量和排名上,排在最右上角的是吴恩达和Michael I. Jordan。 下面的气泡图则可视化了作者排名。所采用的排名指数,是由微软学术机构使用公式计算得出。X轴表示作者的排名。作者级别越高,他们就越接近右边。Y轴通过
论文发表数量来控制排名。此图能够使我们识别那些虽然没有大量发表文章,但是很有影响力的作者。作者越在图表的高点,他们的综合排名就越高。在图表的右上角的作者,既有大量的论文,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今晚8点,今年的大会将正式开放注册。不过今年大会组织者更改了抢票规则。将“先到先得”原则更改为“抽奖”原则,希望各位抢票顺利。 最后,你可以在以下网址查看今年接收论文的完整名单,如果你的论文也被大会接收了,欢迎告诉文摘菌,或者投稿给我们发布相关解读哦。 加入我们,亲身体验一家专业科技媒体采写的每个细节,在最有前景的行业,和一群遍布全球最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坐标北京清华东门,在大数据文摘主页对话页回复“招聘”了解详情。简历请直接发送至zz@bigdatadigest.cn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数据文摘。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95%的人还看了: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何淼)21日上午,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线刊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雨教授研究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等9家国内外单位合作的研究论文《反刍动物角发生发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遗传基础》。 《科学》杂志封面 西农供图 据悉,该论文从遗传学角度首次提出反刍动物的角具有相同的细胞起源头部神经脊干细胞,其发育过程利用了基本相同的基因调控通路,为反刍动物角具有单一的进化起源和发生发育机制提供了证据。该成果第一单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作者为姜雨教授的博士生王禹,姜雨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王文教授、邱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四川养麝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新疆畜牧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美国Recombinetics公司等9家单位,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反刍动物基因组和多达270个转录组,发现羊角和鹿茸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其特异高表达的基因主要募集来自在骨、皮肤、脑和睾丸组织表达的基因。
307279816qq论文中介:NeurIPS 1429篇论文接收名单公布:谷歌收这些角组织特异高表达基因,连同一些快速进化基因都参与了神经脊细胞迁移通路,从而从遗传学角度首次提出反刍动物的角具有相同的细胞起源头部神经脊干细胞,为反刍动物角具有单一的进化起源提供了遗传学证据,也为无角牛、羊的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通过基因编辑手段生产无角牛羊提供了关键靶基因。 姜雨教授和研究生们在工作 靳军/摄 此外,研究还发现,多个原癌基因通路在鹿角组织被激活并发生遗传改变,可能在调控鹿茸快速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几个重要的抑癌基因也发生了鹿科特异的遗传改变,其可能强化了抑癌作用。因此,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将在证明快速但受控的细胞生长的潜在机制以及探索鹿作为器官再生模型和癌症模型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癌症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据了解,该研究获得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研究资金获得了来自国际、国内多家基金的帮助。 (责编:何淼、熊旭) 。
Tag:
论文(2532)作者(133)基因(10)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